從最初使用底片機接觸山岳攝影,而後切入數位單眼年代,經歷了5D、5D3兩台耐操的機種,即便已經登山近20年,我還是常常會在登山裝備與攝影裝備之間猶豫不定。想多帶點攝影器材呢?擔心裝備過重超出了體能負荷,但若只帶一機一鏡呢?又得擔心遇到好的題材時裝備不足。畢竟過去曾有過背了一機三鏡一腳架上山,卻因為天氣不佳而前後四天的登山行程裡,連一張照片也沒拍的經驗。這或許不只是我的問題,應該也是很多喜歡山岳攝影的人的切身之痛。因此,在「選擇」與「取捨」攝影器材之間,成為我的一個重要課題,也同時考驗著我對於基本體能維護、登山路線難度掌控以及拍攝主題(其實是慾望)的事先準備工作做的是否確實。
【使用器材】
相機:Canon EOS R5、Canon EOS R
鏡頭:RF15-35mm F2.8 L IS USM、RF100-400mm F5.6-8 IS USM、EF16-35mm f/2.8L II USM、EF-S60mm f/2.8 Macro USM
初次接觸無反系統,使用的是Canon EOS R,拍攝主角則是以夢幻湖景、百萬水岸景觀著稱的水漾森林。
雖然水漾森林前後已去過多次,但對於一座美麗的山,不管去多少次都能有不同的拍攝題材與想像,也因此專程帶了EOS R搭配過去慣用的EF16-35mm f/2.8L II USM為主要鏡頭,這也是轉換無反的好處之一,只要使用EF-EOS R轉接環,原本慣用的EF系列鏡頭都可以直接沿用無須重新採購。另外由於水漾森林周遭動植物生態相當豐富,因此多帶了一顆EF-S60mm f/2.8 Macro USM微距鏡,主要是為了拍攝水晶蘭而來,同時也可以充當中焦段鏡頭使用,拍人或拍景都適合。
水漾森林夜晚深邃的星空銀河與清晨寧靜清澈的湖水倒影,是我最喜歡的兩個時刻,刻意選擇在非假日前來,除了可以減少在拍攝時被一般登山客影響外,也因為露營的帳棚不多(當日包場拍攝),更能顯現出水漾森林的幽密與寧靜感。
拍攝倒影需以低角度貼著水面構圖取景,倒影可以更清晰且構圖範圍也更好調整掌控。在過去使用5D3拍攝時,常需跪在地上(或趴著)壓低上半身,才有辦法從螢幕中看到完整的構圖。而EOS R的側翻螢幕與觸控對焦,則大大解決了這個問題,只要將螢幕翻轉朝上面向自己,就可以輕鬆的蹲著以右手手持、左手觸控對焦的方式,輕鬆的拍攝水漾倒影。
水晶蘭是此行拍攝的目標之一,雖然在很多地方都曾拍攝過水晶蘭,但由於水漾森林的行程相對於其他高山行程來的簡單與輕鬆,有較多的時間可以好好拍攝,因此才特地帶了微距鏡上山。
喜歡生長在陰暗潮濕角落的水晶蘭,其實體積很小且貼著地面生長,一般腳架並不適合在此環境下使用。在沒有多帶小型腳架的狀況下,只能以手持方式拍攝,提高感光度來換取縮小光圈的空間,以記錄水晶蘭較完整的面貌,雖然光線不足,但在高感光度下仍能獲得相當細膩的畫質,水晶蘭晶瑩剔透且略帶粉紅色的身影形一覽無遺。(品種說明:水晶蘭帶粉紅且柱頭藍色,阿里山水晶蘭則為純白)
合歡山是我每年都會來個很多趟的地方,雖然走遍了合歡群峰的每座山頭,但每年還是會因為登山或特定的主題拍攝而前來。不得不說,合歡山的確是山岳攝影愛好者的寶庫,各類拍攝主題都可含括,加上登山難度屬於初級,因此也是適合想接觸山岳攝影者的練功場合。
過去使用5D3拍攝時,最常遇到的困難在於微光星空下拍攝時,地景(或玉山杜鵑)的構圖、拍攝畫質上的掌控難度都相當高(P.S微光下的對焦能力與高ISO的雜訊問題在後續機種陸續有改善,但在5D3時仍相當不足),有些人會選擇用補光的方式來補強,但光要補的自然、補的恰如其分,又是另一種難度。而這次使用Canon EOS R5搭配RF原生鏡頭15-35mm F2.8 L IS USM來拍攝,微光下拍攝的畫質則讓我相當的驚艷!!即便在ISO 6400的狀況下,後製空間表現以及雜訊的抑制、色彩的顯現,都完全跳脫了以前使用5D3時所無法達到的境界。
而除了杜鵑花季賞花以外,合歡東峰也是我個人相當喜歡攀登的一座山,雖然高度僅次於合歡北峰1米米(對~就是1公尺),但山頂的展望卻是我個人認為合歡群峰裡最佳的。不論是東方的奇萊主北、屏風黑色山壁,北方的北一段、西方的合歡群峰,到南方的北三段甚至是遙遠方向的玉山群峰,透過鏡頭都可以盡收眼底。
此外,合歡東峰峰頂尚有不少玉山圓柏,是值得專程上來花上半天的時間仔細尋找與品味的。在山頂強風吹襲、極端惡劣環境下生長的玉山圓柏,或扭曲、或盤踞,獨特的樹型姿態搭配上遠方的山巒、晨昏雲彩,處處都是美景。而為了將眼前這美景一次收錄在畫面裡,我選擇使用橫幅分曝多張再後製接圖的方式來處理,除了可兼顧更多細節外,也可避免超廣角、魚眼鏡頭的過度變形。此時R5的翻轉螢幕加觸控對焦也在接圖拍攝時,提供了操作上的方便性,讓接圖的精準度大大提升,而移動鏡頭時切換對焦點也可透過觸控的方式輕易完成。
台灣的高山百岳,每年冬季約有3個月的時間有機會來到下雪的臨界點,常常只要氣溫再低一點點、水氣再多一點點,雪花馬上就會覆滿了整座山頭,從雪山、南湖大山、大霸群峰到合歡群峰,都是我每年會選擇來拍攝雪景的路線。2022這年,我又帶著R5來到了雪山,除了例行性的賞雪以外,還有兩個想拍的計畫重點,就是三六九山莊銀河的最後記錄和黑森林捕捉長鬃山羊的蹤跡。
由於舊三六九山莊將於今年正式拆除改建,因此我特地安排了行程上來記錄三六九山莊的最後身影。要在漆黑無人且寒風刺骨的冬夜裡,一個人獨自走上山莊後方的白木林,著實需要點勇氣和對攝影的執著。所幸天空雲層如預期的散開,銀河也從雪山東峰山頭露出了面貌。
從三六九山莊到雪山主峰,來回約莫需要半天以上的時間,通常登山隊會安排深夜時起登,趕在日出前抵達主峰欣賞日出。不過雪季時因為安全考量,則會改在日出前後才出發,以避免暗夜裡在雪地迷了路。行進間時,我習慣會將相機利用頭巾包覆固定在背包的肩帶上,以方便隨時取下拍攝不錯過任何精彩畫面。
此行攝影的目的除了記錄三六九山莊外,另外一個重點便是為了長鬃山羊(台灣特有種、保育類動物)而來。常上雪山的山友都知道,在前往主峰的黑森林路段遇到長鬃山羊是常有的事,但因過去大多只帶廣角鏡上山,即便遇到了,想拍也只能拍到小小的畫面。即便專程帶了小白70-200mm F2.8L上來,主機加鏡頭就重達近2.5公斤,況且使用200mm焦段也未必就能清楚的紀錄長鬃山羊的體態,還要看距離是否夠近。
因此這次特別帶了RF100-400mm F5.6-8 IS USM這支既輕便CP值又高的鏡頭上來,加上R5主機後,總重量較過去少了近1公斤(登山裝備每少1公斤都是幸福啊)。結合上R5高感光度優勢補足光圈的不足,以及可切換成APS-C模式的功能,焦段乘1.6x倍等同160-640mm的長鏡頭,對於這次拍攝長鬃山羊的期待真的就是萬事俱備只欠山羊了!!
幸運的果如預期在黑森林遇見了長鬃山羊,在距離不遠處的樹林裡覓食。為了避免驚嚇到牠,所以不敢過度逼近,利用長鏡頭拍攝數張後也切換到錄影模式,以手持方式記錄下完整的影像(原檔為4K影片)。
※若無法正常瀏覽,可點選右側連結至YT頻道觀看:https://youtu.be/cK6uuD-3m8M
關於R5可切換成片幅機的拍攝模式,搭配RF100-400mm F5.6-8 IS USM這支輕巧的長鏡頭,在這次的登山拍攝過程中提供了相當優異的表現。由於R5的原生解析度達8192*5464像素,即使切換片幅模式裁切後仍有5088*3392像素,不論是拍遠山、雲層、飛鳥…..都還能保有相當精細、銳利的畫質,套句鳥友們的術語,絕對是數毛的品質。
雖然原焦段的鏡頭表現絕對還是比較優異,但在裝備有限或無法攜帶過多鏡頭時,利用切換片幅的方式來補足焦段的不足,在拍攝便利、彈性上還是有值得使用的契機,對山岳攝影的助攻可謂是神隊友等級啊!